5月20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将正式实施,这部法律从融资支持维度为民营企业注入强劲动力。法律明确提出“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”,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通过股票、债券等渠道平等获取直接融资,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融资生态迎来系统性升级。
注册制改革五年间,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实现“量质双升”。截至5月11日,A股5364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达3321家,占比62%;年内新增37家上市公司中,民营企业占据32席,首发募888集团官网入口资210.24亿元,占比超八成。科创板、创业板、北交所民营企业占比近八成,新三板这一比例更高达九成,资本市场已成为孕育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摇篮。
“资本市场对民企的支持正从‘规模扩张’转向‘质量跃升’。”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,注册制改革显著降低上市门槛,使创新型民企得以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。证监会数据显示,民营企业再融资、并购重组交易占全市场比例达七成,资本运作活跃度持续提升。
在债务融资领域,民营企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。今年以来,民企在交易所债市发行债券301只,募资1010.94亿元,同比增长19.62%。其中,资产支持证券(ABS)以799.72亿元的募资规模占据主导,占比79.11%,显示出民企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的能力显著增强。
公募REITs市场则为民企融资打开新空间。截至5月11日,累计65只REITs产品上市,其中9只由民企发起,募集资金159.94亿元。今年新上市的7只REITs中,民企项目占3席,包括京东仓储物流REIT等标杆案例,基础设施领域民企融资渠道加速拓宽。
5月7日,央行、证监会联合发布科技创新债券政策,构建“募投管退”全链条支持体系。截至5月8日,已有26家科技型企业注册发行科创债,其中立讯精密、科大讯飞等9家民企拟募资235亿元;24家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发行,7家为民企主体,预计募资155亿元。田利辉认为,科创债通过信用增进、成本分摊等机制,有效破解科技型民企“轻资产、高风险”融资难题,形成“股权+债权”协同支持格局。
政策端持续发力,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。证监会近期明确,将落实“科创板八条”“并购六条”等政策,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,培育耐心资本。在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,证监会主席吴清透露,将深化科创板改革,优化审核机制,强化并购重组主渠道功能,为优质科技民企提供更包容的融资环境。
展望未来,田利辉建议构建“股权筑基、债券稳链、REITs盘活”的全周期支持体系:股权市场可探索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,优化再融资机制;债券市场可试点高收益债品种,允许BBB级以下民企发债;配套措施方面,需引导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民企债券配置,最终实现“科技-资本-产业”的良性循环。
随着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实施及系列改革举措落地,资本市场服务民营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持续提升,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。